欧亚通讯社电(记者 李梨,2023年11月3日,海外华文媒体一行来到皖南绩溪仁里古村参观采访。
村口处的照壁上,“千年仁里”四个字赫然映入眼帘,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。“千年”该有着怎样的文化历史积淀?“千年”又是怎样演绎着滚滚红尘下的百姓生活?
据史料记载:仁里村始建于南北朝梁大同5年(公元539年),位于绩溪县城东南3公里,距今已有近1500年历史。
南北朝时,梁国工部尚书耿源进致仕后与弟耿汝进游历新安山水而卜居于此,耿源进因仰慕孔子“仁”的学说,将此地命名为“仁里”;又相传是为纪念这兄弟二人,以“仁乃二人”之义名村为“仁里”。
整个村庄山环水抱,登源河绕村而过,门楼、牌坊、祠堂等古建筑翘角飞檐、鳞次栉比,古色古香。
一位学者这样形容绩溪:“你信步走进一个村落,就会翻动一页历史;随处踩动一块石头,就会触动一个朝代”。
如今,我们就在仁里践行验证着学者的深深感悟。
世忠祠前
仁里世忠祠俗称下祠堂,坐落在村中央,坐西朝东,面对中街,是祭祀新安程氏十四世程灵洗,即忠壮公的宗祠。
祠堂有仪门、享堂、寝堂,三进五开间,内有大量石雕、木雕、砖雕,部分木雕、石雕保存完好。
徽州“三雕”闻名遐迩。
它起源于秦汉,伴随徽商的崛起盛行于明清。
我曾于十年前来到绩溪,首先参观的就是这里的“三雕博物馆”,馆内的每一件雕饰都精美绝伦,被中外建筑大师们倍加推崇,它们是真正的艺术品,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,值得反复研究、欣赏和体味。
那些我们眼中的无价之宝,对这里的人而言却是稀疏平常,它们遍布于家家户户,安放于屋檐门窗,即便被岁月惊扰,被时光侵袭,仍不失当年模样,是真正的无价之宝!
斑驳老旧墙面上的这段说明文字,为我们的想象力插上了翅膀:当年的徽商有多么富足、当年的仁里又有多么繁华,可任凭思绪飞扬!
最爱徜徉于这样的古老街巷,它是参观者思古怀旧、回味古老文化的生动载体!
穿梭于仁里的大小街巷,感觉是在迷宫中行走,它们弯弯曲曲,左绕右拐,稍不留意就会迷失方向。
一路走来,颇有些疑惑,仁里起源于“耿氏”,但村里随处可见的却是“程氏”的痕迹,当“程氏家训”出现于眼前时,更加剧了这种疑惑。
原来,历史上,程氏曾两次迁入此地:唐光化庚申(900),金乡令程药从歙县篁墩迁家仁里;南宋咸淳年间(1265-1274),程宏祖兄弟三人从歙县槐堂迁家仁里,故仁里也叫做“程里”。
古徽州先民均聚族而居,为了维系宗族社会治理,制定了许多的宗规、祖训,形成了耕读传家和商儒兼容的家风、家教,仁里程氏宗族即为其中的典型之一。
目前,全村有三街十八巷,有四座古代村门楼、三座明清古祠堂,古牌坊、古民居、古书院、古码头、桃花古坝、古井随处可见……
当“程开甲祖居”五个字出现在我眼前时,我惊讶极了,忙不迭地询问,是“两弹一星”功勋那个程开甲吗?得到肯定答复后,我简直不知说什么好了!
2022年的“八一”建军节,中国美术馆举办了“为军人楷模塑像”活动,我在现场,一眼就与“程开甲塑像”相遇——
作为两弹一星的卓越功臣,我与老将军并无交集,但我认识他的一个女儿,且认识有十多年之久,自然对她父亲的经历比较熟悉。
我赶紧拍了很多现场照片传送给她,同时也传递出我的喜悦!
而我更是因为这个活动,两次与报纸(一个《北京日报》、一个《北京晚报》)结缘,且位置都在右一,估计是两个报社的记者同时拍摄的——
可想而知,当我在千里之外的仁里又与程开甲相遇,我怎能不惊讶?怎能不激动?
与去年一样,我仍在第一时间告诉了程大姐,她也很奇怪我怎么会到了她父亲的祖居?
她说今年九月曾来到仁里,那时,“程开甲祖居”尚在修缮。
我告诉她,目前工程已全部完工了!
祖居内关于程开甲的介绍,他可是国家的功臣啊!
参观中的这段小插曲,让我对仁里莫名有了“亲切感”。
其实,仁里村自古文风昌盛,名人辈出,远不止程开甲一人。
据悉,仅从清代开始,仁里就出了翰林程秉钊,为翰林院庶吉士;近代名人中,有淮南铁路的建设先驱程士范,和教育家陶行知一起创办晓庄师范的程本海,大学教授程颖等。
仁里古村,真可谓徽州文化的一个缩影。(2023-11-07)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